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山西段)建設如何推進
8月30日,記者從正在召開的2023年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,今年以來,我省扎實開展資源保護,全力推進重點項目,建設完善配套體系,深挖長城精神價值,長城主體得到有效保護,旅游資源充分挖掘利用,山西長城的知名度、影響力全面提升,并取得階段性成效。截至7月底,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累計完成投資140.2億元,建成2482公里,已實現主線貫通。
我省相關規劃體系不斷充實完善,推動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山西段)建設保護規劃》落地實施,大同、朔州、忻州、陽泉4市印發市級規劃。山西長城保護修繕成效顯著,爭取中央和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343萬元,加強山陰縣新廣武1段長城、神池縣野豬口長城、天鎮縣李二口長城錯修段等14處長城保護修繕;扎實推進代縣白草口1段長城6號敵臺、偏關縣草垛山1號烽火臺(馬站樓)、榆樹塔烽火臺(衛河樓)保護修繕工作。
重點項目穩步推進,我省精準謀劃132個項目,建立了省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庫,忻州長城博物館、大同李二口長城博物館等9個項目被列入國家“十四五”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儲備庫,6個項目獲國家發改委立項,2.4億元專項資金落地我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,大項目示范引領效應充分彰顯。
基礎配套不斷完善,截至2023年7月底,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實現主線貫通,同步建成慢行道162公里、驛站22個、房車營地10個、觀景臺25個。長城一號“0km”標志文化驛站已成為展示長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網紅打卡地。右玉得勝堡段、偏關老牛灣段和天鎮李二口段等“城景通、景景通”示范路段相繼建成,持續培育打造“長城人家”民宿,加快高端民宿、帳篷酒店建設,優化升級云中伴山、塞尚驛棧等長城驛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,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有效連接了長城重要節點,帶動了長城旅游文化發展和沿線群眾增收致富,讓廣大農民群眾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。
依托古長城及其周邊旅游資源,以長城遺跡、古戰場遺址、邊塞風情、民族融合、邊貿互市、軍事文化等為主要吸引物,我省打造“長城+”文旅融合發展模式。串聯長城沿線景區景點推出美食品鑒、休閑度假、親子研學、長城鄉村等主題旅游線路,持續推出“大同好禮”、娘子關“關城有禮”等長城主題文創產品。“長城人家”特色民宿有效助力長城及周邊區域鄉村振興,長城題材文藝作品百花齊放,特色旅游演藝項目叫好又叫座,通過不同藝術形式的原創文藝作品,提升了長城的文化和旅游體驗,彰顯了長城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。
同時,數字化建設扎實提升,我省繪制完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(山西段)保護規劃政區版、地形版及6個核心展示園區配套地圖。大同長城博物館、朔州文旅云平臺、娘子關長城文化國際交流中心等平臺配套建設“長城閱讀”和導覽語音系統,全方位呈現長城歷史文化,實施數字化展示,打造沉浸式場景。大同市推動長城重要點段“二維碼”標注工程,優化提升“暢游大同”小程序,導入長城重要點段介紹,增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展示板塊。朔州市打造《長城博覽在朔州》VR數字博覽平臺,建設高度融合朔州長城符號和文化符號的數字內容資源庫。陽泉通過“互聯網+”,依托OTA平臺,融合參觀、預約、展覽展示、互動體驗、旅游購物等功能,打造智慧旅游新生態圈。
編輯:liqing
相關閱讀
武夷山國家公園風景道:“兩山”轉化樣板
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,武夷山國家公園最嚴保護與更好發展何以兼得?環武夷山國家保護發展帶脫穎而出,劃定4252平方公里緩沖區,在保護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、完整性基礎上,更好地統籌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【詳細】
合肥要求努力辦一場喜慶節儉安全的園博盛會
安徽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虞愛華主持召開第十四屆中國(合肥)國際園林博覽會籌備工作專題調度會。會議指出,當前距離園博會開幕已不到一個月時間,各項工作都進入倒計時,要環環相扣、緊鑼密鼓向前推進【詳細】
北京:環球影城旁將添商業文旅不夜城
北京東部將添一座時尚、文藝、未來感十足的“不夜城”。投資超百億元、總開發規模近50萬平方米的“灣里”項目目前正在張家灣加緊建設中。這座超級商業文旅娛樂綜合體位于北京環球影城旁,由京投公司、首旅集團、北京城建集團三大市屬國企聯合開發建設【詳細】
場景化呈現沉浸式體驗 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
隨著人們的旅行需求從簡單觀光向深度體驗轉變,混合現實、光影技術、人機交互等數字科技正在積極進入旅游景區、文博機構、休閑街區等空間,創造互動性與沉浸感并存的新場景,為游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游玩體驗【詳細】